樊英:这十年…… ——桂馨,乡村教育的陪伴者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1日
编者:为纪念南怀瑾先生辞世十周年,我们将连载数篇文章以表纪念。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文章内容多样,有历史评议,有缅怀诗文,有科学研究心得,有教育工作报告,有文化出版回顾,等等,既是给读者的分享,也是给 怀瑾先生的报告。
这十年……
——桂馨,乡村教育的陪伴者
樊英
(桂馨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十年前的九月,桂馨基金会为南怀瑾老师送上“尽心耕耘慰师魂”的祈愿。十年中,桂馨基金会在老师的护佑下,以温暖的情怀,坚韧的意志,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积极探索适合乡村师生成长的项目模式和公益经验,帮助乡村孩子成为兼具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有学习能力的人;支持乡村教师成为有专业能力,热爱学生,能够赋能的人。
十年来,桂馨先后在中西部地区82个县域开展乡村儿童阅读、青少年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和乡村教师支持工作。通过桂馨科学课、桂馨书屋、桂馨乡村教师支持和馨艺术课堂等系列公益项目,持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鼓励乡村学校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创新,助力地方教育生态持续良好的改变。如今,桂馨已成为一家专业、专注、有一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教育公益慈善组织。
截止目前,桂馨在496所乡村学校建设了桂馨书屋和阅读空间;为1500多所乡村学校捐赠了科学实验工具箱和科学实验室;线下培训教师2万余人。还有70.3万人次的乡村老师在基金会组织的网络培训中受益。在基金会各类公益项目中,累计超过1万人次的志愿者,贡献了130余万个小时的专业服务。300余万名乡村师生在桂馨公益项目中受益。

其中,关注儿童阅读成长的桂馨书屋项目,已在全国15个省45个县的496所乡村小学实施,51个乡村悦读空间也落地在偏远的乡村小学;积累捐赠图书150余万册;组织阅读主题的线下教师培训60余场,培训教师超过5000人次;开展线上培训230场;组织开展乡村儿童悦读夏令营433场;项目惠及40余万人乡村师生。
桂馨书屋项目在捐赠优秀童书的基础上,注重“软性投入”。项目持续关注书屋运作和学生阅读成长,引入少儿阅读名师和专家,系统开展乡村学校教师阅读理念、策略和方法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提升乡村学校阅读工作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而关注儿童良好科学素养形成,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的桂馨科学课项目,也链接了一大批基础科学教育教学专家、学者和一线名师。基金会依靠专业团队研发、设计和实施了包括县域科学教育支持、科学教育基础研究支持和未来科学教师培养支持三个方面的系列公益项目。截至目前,桂馨科学课项目已在中西部地区的8省43个县域实施。组织科学教师线下培训110余场,培训科学教师超过10000人次;开展87期网络研讨,受益教师超过60万人次;组织实施中西部教师交流和支持62批次;组织开展桂馨科学夏令营33场;为1500余所乡村学校捐赠科学实验工具箱近2000套,捐建小科学家实验室65间;支持编辑出版科学教育专著6本。惠及师生270余万人。

馨艺术课堂项目从美育启蒙角度,支持乡村学校开展绘画、戏剧和音乐课,辅之以线下线上的教师培训、学生夏令营、展示汇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与热爱,让学生在乡村生活中发现、创造和享受美。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开展活动20场,惠及乡村师生5100人次。
此外,经过十年的持续陪伴和支持,有30多个项目区域的乡村老师,围绕儿童阅读、科学教育教学、艺术教育等组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如“毛毛虫桂馨阅读联盟”和“桂馨科学教育工作室”,由骨干教师带领本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截止目前,桂馨已累计支持成立县域阅读和科学类教师自组织23个,成员人数近500名。2021年疫情期间,两类自组织开展各类线下活动89场,线上活动近百场,极大助推了项目县域阅读和科学氛围的营造。

桂馨科学夏令营
教师是教育的基石。有好老师就有好教育。桂馨乡村教师支持项目关注乡村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成长。通过关爱乡村教师个人身心健康和子女成长,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技能学习和提升,让乡村教师更有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学生。
截至目前,桂馨乡村教师支持项目实施南怀瑾乡村教师计划5届,100位优秀的乡村教师入选获得奖励和支持。实施馨火基金47个,馨火学堂153期,组织开展馨火访学17场、赋能教师培训35场,培训教师4009人次,累计受益乡村师生55,951人。
在此,我想重点介绍南师奖项目的开展情况。“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计划”(简称南师奖)是从南怀瑾老师生前捐资发起,2012年10月由桂馨基金会与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公益项目。南师奖关注乡村教师群体,以弘扬师德精神、倡导有价值的教育创新与实践为目标。该项目已经成为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民间教师支持项目。

南师奖从第一届开始,每一届的标准都有一些变化,而变化的方向是逐渐向教育的本质靠近的。2013年开始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从感性的视角,看到老师们的勤勉,爱心和坚守。奖项偏重于在乡村默默无悔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视这样的老师为乡村教师的典范。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对好老师有了新的认知,发现一个好的乡村老师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勤勉的老师。第二届南师奖,我们对好老师的判断开始增加了一些新的标准。这个标准里面除了温暖、坚守和爱,还加入了老师对教育的认知,以及他们在课堂里的表现和课堂外的行动。奖项考察老师在教学当中是否给学生带来了价值观的改变,生存能力的提升和学科知识的增长。第三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更注重在新的视野下认识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真的只是贫困或匮乏吗?当我们用新的视角去看待乡村教育时,发现乡村教育除了人们以为的不足之外,还有着独特的价值。对孩子而言,乡村具有小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独特资源;对教师而言,乡村有尝试做好教育的多种可能。

南师奖的关注点随着我们对乡村教育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变和升华。南师奖执行中的思考和感悟,让我们真正开始以一种新的、更开阔的、面向未来教育的视野去看待乡村教育。我们看到和感受到好的乡村老师,他们不止是在苦苦的坚守,他们甚至有可能是在愉快的创造,而他们创造的东西也许正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给孩子们生命中增加的那些东西,可能比今天的考试,成绩更有价值。总之,五届南师奖,也包括即将开始的第六届,评选理念正在逐渐走向更加开放和面向未来。这也是基金会捐赠人、合作伙伴、志愿者、特别是众多乡村老师,愿意一次次支持和参与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南师奖项目寻访和评选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老师,他们没有因为地处偏远山乡不受重视而抱怨或无所事事。他们把劣势变成了一种优势,在体制末端、相对闭塞也相对自由的村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断地给学生们带来新的、愉快的体验。他们给孩子的惊喜,也让我们惊喜!因为生命成长的很多细节,其实都是在那种轻松的、自然的,并且也有一定设计和把控的环节中实现的。这些老师,他们跟学生在一起,有生活的互动、情感的交流、生命成长的体验,在他们的苦乐里,我们看到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正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触动和滋养。
随着基金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各类公益项目之间,在不同的项目关联方(捐赠人、受益人、志愿者、合作伙伴、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公益同行)之间,出现了频繁深入的互联互动和协同成长。桂馨科学课项目促成了东西部地区科学教师之间的互访、交流,同台磨课;书屋项目和阅读联盟促成了乡村老师跨省、跨县、跨学校的交流分享;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官员,也在公益项目合作中,表现出非凡的热忱,组织本地力量,匹配政府资源,成为乡村教育生态建设的护航人和行动者。
各类教师自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公益项目整体运作和具体环节健康发展形成的良性果实。而这一成果反过来活跃了乡村教育沉闷的状态,也印证了教育公益机构和教育公益项目在乡村教育改变中的作用和意义。给公益项目关联各方,特别是捐赠人、志愿者、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公众最好的鼓励。
在桂馨公益项目里获益的学生,他们变得内心富足而有力量——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阅读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多了话语,多了笑容、多了朋友;那些在陌生人面前会害羞的山里孩子,在绘画和戏剧活动里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始表达自己;那些已经毕业走上社会的孩子,他们努力工作养活自己,还能帮助家人,关照社会。他们是父母的希望,也是乡村的希望。

十四年前由南怀瑾老师题名的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也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捐赠人、合作伙伴、志愿者和地方教育伙伴的认同、肯定与支持。基金会先后获评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北京市社会组织信用评价最高等级A级、中基透明指数(FTI)连续10年100分(全国8000余家基金会中11家获此殊荣)、慈善透明榜样奖、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奖、北京市社会组织示范基地、中国慈善榜基金会(非公募)榜单TOP50、中国慈善信用榜TOP30。
回望十年历程,离不开南老师的护佑和指引。在南师奖项目的支持人群里,有南老师的家人、朋友和学生,也有与南老师未曾谋面,只是闻其声、阅其文的南粉,大家满怀热忱,身体力行,践行南老师的师德师风和理想,探寻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在这里深深感谢大家十年的不离不弃和支持!
这一切意味着荣誉和信任,意味着事业的纯粹,更意味着桂馨捐赠人、桂馨团队、桂馨志愿者以及与桂馨同行的乡村师生持续、艰辛而卓越的努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不负老师厚望,砥砺前行,让他老人家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