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用更高智慧看人生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用更高智慧看人生

朱清时

 

前些年,一个人工智能的阿尔法狗机器人下围棋,风卷残云般地打败了人类的顶尖围棋高手,完成60胜。这说明人类经过千年实战总结出来的围棋棋谱,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堪一击。
 
围棋如此,人类的科学知识也同样。在更高智慧看来,目前已有的这些科学知识也不是究竟,还会有另外的、或许更好的方式描述世界。
 
曾经有一部电影《降临》很受人们关注,它是根据当代科幻界少有的奇才特德•姜写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其中描述了人类与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触时,语言学家露易丝发现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的截然不同:他们考察问题的方式不再遵循一种单线因果逻辑,而是以全方位的视角浏览整个事件的全部时空。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但了解过去,也洞悉未来。
 
单线因果关系是目前人类典型的思维模式,它把事件按时间次序排列起来,把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起因和结果,由一件事引起另一件,形成一个从过去到未来的链式反应,这种前后连贯的意识模式,依照先后顺序来感知事件,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
 
因此,我们习惯沿着时间轴从过去到未来的方向将四维时空切成“薄”片;每块切片都是某一瞬间的整个三维空间。同一切片上的所有事件彼此间都是时空相关的,把所有这些切片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四维时空。时空的这些切片就像电影中的一帧帧画面,显示了空间的一连串瞬间。
 
然而正如克雷格•卡伦德的文章 “时间是幻觉?” (2015年《环球科学》 “时间专刊”)所讲的,时间在本质上并不存在,按照广义相对论,只有四维时空才是真实的。只是由于人类是三维的动物,我们的大脑无法理解四维的东西,所以才不得不把四维时空分解成一个个三维的断面来理解。
 
目前的科学知识体系是单线因果关系式的,它基于逻辑推理和因果关系来解读情境:D是如何呈现的?它是从存在于其前的C衍生而来,而C又是从其前的B而来,而B又是从其前的A而来,如此等等。
 
更高的智慧能够理解四维的东西,不需要把它们分解成三维的断面来理解。因此他们的意识模式应该是同步并举式的:同时感知所有事件,就像一眼之下便摄入一张纸上的每一个符号,上面的内容便同时尽收眼底。它直接感受情境,不用逻辑推理,也不讲因果关系,感到的是平等契合的图象。同一情境中的各个部分A、B、C、D在一起呈现,它们都是同一情境中的组成因素,此情境显示了一合理可解的图象,你无法用语言描述它,只能据以决定对策。
 

易经占卜就是同步并举式的意识模式的一个例子。在荣格为尉礼贤(Richard Wilhelm)所著的《易经》一书写的英文译版序(来自网络)中,他谈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易经中的情绪认知的看法。他说:《易经》对待自然的态度,似乎很不以我们的因果关系为然。古代中国人的兴趣似乎集中在观察时几率事件所形成的因缘汇集,而非巧合时所需的假设之因果关系。中国人对情境的感知包括一切最精致、超感觉的微细部分。就像有些行家只要从酒的色泽、味道、形态上面,就可以告诉你它的产地与制造年份;有些古董鉴定家只要轻瞄一眼,就可非常准确地说出一件古董的制造地点与制造者。我们总得承认:情境总含有持久不断的蛛丝马迹在内。西方人却不重视这些,他们小心翼翼地过滤、较量、选择、分类、隔离情境中的一些元素,以便把它们纳入因果关系。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