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我们温州乐清人。有人说,“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好像还没发现有一个人能像南老一样,为道为学皆有大成。修道有成的人很多,却不如他有学识;做学问的人也很多,可是却不懂修道。儒道佛皆通,为道为学皆有大成,以传承文化为已任,探索实践一生,堪称世纪奇人”。
有联评曰:“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虽各家评说不同,但他的努力有目共睹,并且无疑因他的努力,而成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杂家通人,并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下举例佐证我说。
一、犹如一股春风
说起传统文化读物对当代人的启迪,其作用之大之广非南怀瑾先生莫属。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南老著作系列以来,大陆知识分子中,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中迅速掀起的那股读经热实是意料之中。因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文革、破四旧运动之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已是奄奄一息,继起的改革开放,使经济腾飞,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及科技差距日渐缩小,但人们一旦物质得到了滿足,则对精神的追求就不可遏止。
人为什么活着?除了吃喝玩乐,人生的价值在哪?于是破四旧运动对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破坏的后遗症马上显现了出来。传统信仰被破除,而共产主义信仰对某些人来说很渺茫,正如南老说的:“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当前国人普遍的是信仰缺失,物质满足后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人们在精神上就无所适从。这时,南老的著作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适时填补了国人的精神需求。
南老不仅开启了思想新窗口,并对艰深古文进行了创新解读。南老结合时代科学的进步,以符合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娓娓道来,令人精神一振。人们虽不能一下子明白经文奥义,但至少感觉“其是一种具有朴素根底又有高远智慧的思想”。于是,那些曾经面目可憎的经典又重新焕发出光彩来。
南老通俗的讲解更使经典从神坛上下来,走向了生活。可以说,“南氏的讲解和表达是前无古人的”。经典不再是古董,有不少年轻人是从南老书中开始接触传统文化。
对于佛门的老修行,南老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说法,挽回了不少南辕北辙的脚步。那本《如何修证佛法》被竞相传阅。那些多年来偏执于佛法某一点而停滞不前的老修行们,在看了他的《如何修证佛法》后,猛然惊醒,原来自己长久以来落入自以为是的迷魂阵中而不自觉。书中罗列了许多修行者的通病,有些人就是在书中那些瞎修盲练的例子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而悬崖勒马,被其一棒敲醒者无不感恩南老。
不少人见《金刚经说什么》如获至宝。虽其诠释得不一定完全到位,虽阅者不一定完全读懂,但那种別开生面的风趣说法,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仿佛天边的佛就站在了面前,耳提面命式地开示着我们。
二、提示怎么修行
南老非常重视实证,指出空腹高心是没用的。“我们都晓得自性本空,晓得都是因缘等等,但是,这些学理和道理,不是我们的,而是释迦牟尼苦行那么多年以后,对弟子们的回答……我们应该向真正的修持路上去求证,自己去证到那个‘缘起性空’”。只有认真求证过并得真实受用的人才知此话的真正内涵,而决不是口头上说得头头是道就行。实证是要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缘起性空之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若在现实中遇见具体的事,恼怒、愤恨、不滿、埋怨、争吵、无奈等等都来了,你整个人陷入六道轮回中晕乎转乎,那你仅是佛学研究得好,一点实证功夫都没有。
南老定义什么是“修行人”时有很精辟的论述:“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以为有个方法,有个什么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这是一记重棒:不要用错了方向,一切要用心行思想来检查自已,才算是一个修行人。
关于打坐,南老讲得很彻底。“有人一上座,就想空。空什么呢?你自以为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实,那正是坚固妄想啊!”
而且,即使你打坐起来会空,也是没用的,“你在事上过不去,心事来的时候过不去,瞋心来的时候比谁都大。”所以,修行人要“检查自己的心理,贪瞋痴慢疑要断。”
说到证果的事,“八十八结使与三界的关系,明白地摆在面前。能解开了多少个结,你就得了那个果位,这些考验都摆在眼前。別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书中可谓是“真智灼见处处有,过来人语时时见”。
南老以他那广博的见闻,嬉笑怒骂、棒喝交加的笔法,一破当前那死气沉沉的口头念佛及没有内涵的打坐,使佛法本有的生机活泼地显露出来。看了他的书后,一些温州老居士慕名参加了他主持的闽南禅七,去进一步亲聆教诲。
禅七仅是一种形式。南老欲通过禅七这种形式使人收摄散乱的身心,进而体认到“即心即佛”的心佛合一境界。南老希望佛法与科学交流,启发目前世界纯生物的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及社会科学。
三、学问的中心是做人
或有学术界宗教界人士对他不以为然,抓住一些学术性知识说三道四。但若用超越各种藩篱的大视野去看,当可理解南老“学问为人服务,而非人为学问服务”的智慧。对于那些苛刻的指责,南老总是虚怀若谷。
南老读书不背学问之包袱,故不受学问之累。他是个通人,行走江湖,俯仰天地。他所忧之事皆是天下大事,不会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忿忿。他彻知世人之弱点,所以面对那些对他学问及行为置疑或负面评论时,他不加什么辨驳。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有自己对道的定位,若是本着一颗慈悲心,为世人做点实事而已,那又何必在意他人的评价呢。南老常赞叹从前的大修行人,在世法上包括文章道德做事上都是一流的人才,认为这才是学问的中心,所有的学习皆应围绕此。他就是以这样积极的入世态度,包括对学术的钻研,都踏踏实实地落实到做人上去。
南老曾在国家会计学院的演讲中,大意是说:赚钱难,用钱更难。饮食男女,肆意挥霍,称不上会用钱,能用来做好事,才是真会用钱。做好事,也不是撒钱即可,也要讲一个机缘……
可见南老一切努力的指向,不是在儒释道学术经典上的阐述,那些禅佛大师、道儒大师等称谓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特色。他不教条、不泥古,他要做到“让圣人走下神坛,让大众走近经典,让传统走向普及共用”。所以有人说,“其实南老比他的书还要精彩一百倍”,人们称誉他同时具有佛心道骨儒表,他是一个难以比拟的人间菩萨化身。他体现的正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但不要片面地以为,南老是在弘扬佛法。经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及思考,他知道现在的佛法弘传之路渐进偏僻小巷及牛角尖去。人类需要宗教情怀的滋养,但宗教弘法也需与时俱进、讲究时节因缘,才能启发提升大众的心灵境界,真正实现自我救赎。
南老对各类宗教都示以尊重。他之所以不倡某类宗教或宗派,是知各宗派已积弊严重且各有优劣和局限,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度众生之“普”。
那么,他走的是怎样的一条路,也就是说,他是如何去实现普度众生之宏愿的?
早在26岁那年,他在峨眉山大坪寺闭关阅藏,面对峨眉金顶向普贤菩萨发出大愿,要将中国文化断层接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南老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不朽价值,认为它不仅可以利益一个国家,且可以利益全人类。他赋诗言志云:
不二门中有发僧,
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身不上如来座,
收拾河山亦要人。
他自称为有发之僧,将世法佛法融为一体成不二门。这是一个负有使命感的行者心声。可见他不是不信佛教,佛陀的思想、菩萨的精神早已深化到了他的骨髓里,他只是寻找一条与当前佛教界不一样的普度众生之路。
正因为他“普度众生,舍我其谁”的担当,他在跟袁焕仙先生学禅而明了大事之后,又深入康藏,学修密法,他坚持不懈的精进求学,才有后来的广集众家之长,才有达于顶峰的自信与从容。
在红尘世间实践菩萨的行愿,要有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精神。此后的60多年,他不畏艰辛跋涉在践行大愿之路上。在台湾那段极端困苦的日子里,他迎难而上,不惜举债创办东西精华协会、印刷出版传统文化典籍等。开设讲席,不分教派门庭,儒释道诸子百家都是他讲授的内容,使传统文化在台湾蔚然成风,传播渐广。
继而他又将目光转向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大陆。
当温州人民盼望已久的金温铁路在南老承诺负责80%的投资款后启动施工,至完成通车,人们纷纷赞叹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时,他说:
铁路已铺成,
心忧意未平,
世间须大道,
何只羡车行。
他认为金温铁路只是小道一条,他希望为世人铺设一条安身立命之路,一条人人可走的精神大道。
而这条安身立命之路是怎么建的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媒》一次讲课中,他说:“……一个五四运动把中国文化拦腰砍了一刀,一场文化大革命连根都挖了,现在我们如何培养人呢?”
南老的理想目标是:“文的教育、武的教育、艺术教育、融合人格养成教育一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智慧得到开发,自己会读书,体魄健康,知道怎么做人,会懂得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可以开创未来。”
从2001年起,他开始投身于创办太湖大学堂。寻址规划、审批、建设等等。困难之多之大,实出于他的想象,但他无怨无悔坚定地做去。这就是他说的,“拼老命,为中国文化做一些事情”。不管年纪多大,不管事多艰辛,愿力是他的精神支柱。
在创办太湖大学堂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南老的拳拳之心以及深重的社会责任感,感觉到他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文化繁荣、社会教育的深切关怀和殷殷期待。
大学堂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以他90多岁的高龄还事必躬亲地走在最前沿,面对各种困难,勇敢坚定地一步步走过来,终于使大学堂落成于太湖之畔。
太湖大学堂不是国学堂,它不仅学习四书五经中的文化精华,还要学习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知识。依南老设想,这里要培养为国为民有所担当的真正人才。从大处说是学习国家的长治久安之策;从小处说,个人的人品乃至起心动念都是必修课。南老最反对为读书而读书,他始终认为真正的学问是做人的学问。他自已就作出榜样,自始至终奋斗在第一线,披荆斩棘开拓在传统文化这块土地上。
他以大学堂为试点,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文化教育环境下,有太多的障碍需要跨越,招生、师资、教育理念等等。但南老不灰心,路是人走出来的。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发觉,南老的设计正是将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他却己远远地走在了前头,在这条泥泞的路上踏出一个深深的脚印。
四、南老的成就
常有人言谈中论及,南老他证到了什么果位,内凡?外凡?初果?几地?或许这只有他的在天之灵和佛陀知道,但我们不妨从他的自受用、他受用这二方面,去分析一下他的修行成就。
南老的自受用是法喜充满、潇洒自在的一生。南老寂前一个月,当医院检查完他的身体状况,认为对一个九十多高龄的老人不宜再作创伤性的检查后,他的学生马宏达对他说:“老师,接下要靠您自己了”。南老写下,“明白,好!!”。然后端坐不动直至入寂。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南老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那种自在洒脱的态度。能把功夫做到这层,宁非圣者?
他生命质量之高还可以从他一生从事的活动中去看,从他著作等身,巴黎公社般的大家庭及学生的爱戴中去看。 南老高瞻远瞩地走在时代前沿,关注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所以他的讲话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这样的老人交谈是人生快事,怪不得他身边粘着那么多学生。一个睿智的老人带给大家的人生经验,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南老自26岁那年发愿,直至入寂前几天还在批改学生作业,70年来的行愿之路,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种充实丰滿的现实人生是他生命价值的圆满体现。
南老的他受用,更是具有无可衡量的深远意义。与他见过面的人均可感知他的人格魅力和关怀苍生的耿耿心怀。若未曾与之谋面,只要他的书籍能引起你刹那的灵光闪现,那就是他才智的传递。南老的说法,完全不似那些自视为小、断塞智门的制跳蚤法,他打断权威的垄断性说法,将净土、禅宗、密宗等等的神秘面纱揭开,将释迦牟尼的教法还其生动的一面。只要见地行履到位,你完全有当下解脱的可能。他使原先死气沉沉的大陆佛教顿时活跃起来,他使多少人停下了南辕北辙的脚步。
南老在中国大陆文化教育史上也可写上浓重一笔。他为国为民之心不止于在“忧”上,而是脚踏实地行动起来。把文化断层接上,这是造福千秋万代之大事业。他一路过来,荜路蓝缕,艰苦创业,其传播文化的热忱和业绩,必将青册留名。
南老倡导融合东西方文化精华为世所用并身体力行,兴办实业、修建铁路、创办学堂,积极造福人类等等例子,不胜枚举。在他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维摩大士之风骨。
就此自受用、他受用的二方面来看,南怀瑾先生是温州本土自永嘉玄觉大师后成就之最大者。
当然每个人有他的局限,南老是人不是神。但南老如此的成就,一般人决难望其项背。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菩萨的大心、大愿和大力,仰之弥高。
作者简介:李净心,笔名智真,李真,善思笃行。曾任温州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温州东方道德文化协会副秘书长,主编《温州佛寺》、《永嘉大师研究文集》等。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copyright ©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苏州市吴江区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苏ICP备16062570号-1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