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知悉老师已是而立之年以后的事了,无意中看到一本冠了老师名头的书,还是一本盗版书,对错漏百出、粗制滥造的盗版书一直没有触碰的欲望,只是记住了大大的“南怀瑾”三个字,觉得封面上的南爷爷目光如炬。一日,一念忽起,在电脑上搜索了“南怀瑾”这三个字,其中有一部央视纪录片——《先生 南怀瑾》,于是就点进去看看。当看到老师说,五四运动的时候,其实就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了的那段,我深以为然,觉得特别有趣,一句简单形象的话就把问题都说清楚了,一点也不啰嗦,一点也不学究。一口气看下去,当看到老师在走廊上拄着杖踽踽独行时,心中恓惶万分,不胜唏嘘。看到老师荼毗仪式“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场景时,涕泗横流,不能自已,为什么我到此时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
老师说:“我就好像一个老树一样,现在就剩我这一个老根了,趁我这个老根还活着还在的时候,你们要发芽”,“所以我现在最担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断,靠你们了,我们都老了,像我们这一走掉,你们接不上手,这个文化就断层了,所以大家努力”——每每看到耄耋之年的老师对不肖后辈杜鹃啼血般的嘱托,不禁泪如泉涌,心如刀绞,如梦初醒。
开始四处搜寻老师的书籍和影音资料,首先看的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本书,因为从小对生和死充满了困惑,想得到对于生死问题的解答,试问世上的愚夫愚妇又有哪个真不怕死呢?读过之后,说老实话,只是认识文字而已,离看懂领悟还差十万八千里,很多内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里边提到的法师也不知道,偈子也很陌生,引诗用典之处还得问度娘,内容深广格调活泼,跟以往读过的任何书籍的风格都不一样,后来了解到这就是老师“经史合参”的方法。总之,震惊于老师的博学幽默,汗颜于自己的无知,不知道作了这么多年所谓的读书人,自己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只是浑浑噩噩地认得几个字而已,既谈不上“博学之、审问之”,亦遑论“慎思之、明辨之”,与“笃行之”更是毫不相干。
深感对老师的行履一无所知,开始读刘雨虹老师主编的关于老师的纪念集。首先读的是《点灯的人——南怀瑾先生纪念集》一书,
其内容很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每个人与老师缘分各异,还原了老师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觉得跟老师更亲近了一些。当此之际,发生了一点意外,后脑枕骨骨裂,头痛难忍,就像有东西在脑壳中旋转一般,没有办法睡觉,这时想到了之前囫囵吞枣看过的《南禅七日》视频中老师所授出入息的法门,于是就无知者无畏地调节自己呼吸,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终于勉强能够入睡了。如果没有老师的安那般那法门,真不知自己要怎么熬过这一关。
孩提时,看了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影视剧,顶顶羡慕的人物就是美丽的狐仙,用修炼了几百年的内丹,救活了多情的书生,心里盘算着,如果人也能修炼,也能有内丹该有多好啊。似乎一直以来对早已溶入中国人骨髓血液的佛道的概念就是一团模糊的迷雾,既神秘又陌生,既亲切又不敢亲近,甚至于不懂得佛家道家正是人类修行的练家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无知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从少年时代开始,最大的感觉就是迷惘、困惑,没有信仰支撑灵魂,被生命的本能牵引着浑浑噩噩地唐桑光阴,奢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个生命的支点。百科式大家阿基米德有云: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是的,我就是要找到这样一个能够撬动心灵的支点,乃至一根支撑心灵的巨大支柱,这就是我念兹在兹的渴望。曾千万次地在心中呼喊,有谁能来拉我一把,助我脱离这不断使人堕落的泥淖,但是没有福报得遇导师。后来在老师的书中,读到迷茫是时代病,大家都迷茫时,我才似乎开始懂了,变得不再那么迷茫。
一段时间,特别欣赏犹太民族,因为他们拥有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珍宝——《塔木德》,他们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民族的文化精魂还在,灭亡了多年的国家就可以再建,失落的家园就可以失而复得,并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姿态屹立于世。不禁困惑于为何我们就没有像《塔木德》一样的宝贝,找到老师以后,才蓦然惊觉,老祖宗留下来的法宝一直就在身边,而且还不止一件——博大的儒学,精微的佛法,幽玄的道家,仅就释门而言,佛经就有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皓首穷经也无法受用其之万一。我们这代人,坐拥宝山,但却浑然不觉、知之甚少,传统文化断层的后遗症在我们身上显露无疑,无怪乎老师会“一生拼了一条老命”,“为保卫民族文化而战!”
看过太虚大师《人生问题的解决》一文后,躬身自省,才惊觉自己就是属于解决“生养死葬”问题那一类,既不屑于“惟虫能虫,惟虫能天”,也不敢奢望“三不朽”的大业,甚至以为“三不朽”就够得上人生的终极目标了。而身边的大多数人似乎也跟我一样,营营碌碌都为稻粱谋,将生命耗费在柴米油盐的卑微中,无意义的喋喋不休中,物欲攀比的琐碎渺小中,情欲纠缠的儿女情怀中,为了蝇头微利、蜗角功名钻营苟且,在名闻利养的染污中沉浮流转,舍本逐末,利令智昏,愚痴短视,视苦为乐,刀头舔蜜,沦为业习的奴隶而不自知,从来没有在浮世尘劳中真正静下心来面对自己,正视自己有幸生而为人的尊贵,探究自己生而为人的究竟意义。
如同婴孩吮吸母乳般,从老师的述著、影音资料中汲取“甘露”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起修的基点,老师的光芒冲散了障碍觉知的重重迷雾,让生命的真谛展现在眼前,烛照着前行之路。有一对联:“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心、思在脑,从容过生活。”道出了为人处世的要旨。按这一法门“修心”,就多了一份镇定,遇事反求诸己,待人以宽,控制情绪,转变习气,空掉烦恼,更容易知足,也更懂得感恩,培福惜福。渐渐地,躁动的心灵清净起来,也快乐起来,不安全感减弱了许多,纠缠成一团的心结也开始松动。之前觉得自己做什么错什么,现在这一状况开始扭转过来,朝着喜乐的方向发展,这些转变都是自己可以觉察到的,“飘飘黄叶”真的止住了“儿啼”。
得遇老师,何其有幸!老师为我打开了长久以来蔽锢在头顶的遮罩,让阳光铺洒进来,驱散了内心中沉积多年的黑暗,让被斫伤的心灵重新泛起了些微灵明。“父母生我以幻身,老师生我以法身”,虽然深知自己业深障重,痴顽鲁钝,但“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定当迷途知返,寸阴是竞,此生起修,尽力做一个老师口中“活活泼泼”的“平凡”人。
老师虽已舍报,但洋洋述著就是老师的法身舍利,亲近老师的结集就仿佛得到老师的看顾一般。“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老师早已为我们铺就了一条人走的大道。老师的弟子们、子女们也都在尽己所能地传师心灯、接引后学。特别是参加了叶师兄发起组织的“十月成都行——重走南师足迹,寻根参拜之旅”,从谦谦君子的叶师兄身上领略到了老师的些许风采,从同行的师兄们身上感到了久违的脉脉温情,修学精进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
“我真是非常幸运,我真是非常感激”——引用叶曼先生“常念的一句咒语”方能表达我的感受,因为多年夙愿终于得偿,在“更向乱峰深处啼”的子规导引下,我这“迷巢”的“归鸟”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志诚祈愿老师倒驾慈航,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浮玉稽首敬书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copyright ©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苏州市吴江区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苏ICP备16062570号-1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