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的创办,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探索的重要成果,影响重大而深远。《南科大创校记》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该校创办史的窗口。朱清时先生在创办南科大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南怀瑾先生的鼓励、支持与关心。
11 月 20 日,《南科大创校记》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南科大创校记》是在南科大成立十周年之际,资深媒体人,纪实作家沈清华通过深入采访南科大创建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查阅大量一手档案文献资料,最终完成的著作。在该书发布之际,作者沈清华接受专访,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与感受。
记者:《南科大创校记》是一部记录高校发展的纪实作品,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为何要写这本书?
沈清华:先说一个真实的事,前两天我把新书发布会的消息发到微信朋友圈,我在北师大读书时的一位老师留言:一直关注南科大的建设与发展,此书很珍贵。我看到后赶紧回复:我给您寄一本新书!他说:我已经买了。我想这也部分揭示出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原因。
第一,南科大的创校历程非常独特,发展成果令人惊艳,是深圳城市发展史和中国高教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个精彩篇章。
南科大是深圳这片热土上涌现的教育奇迹,是中国高校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新星,它用短短十年时间,实现了办成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城市梦想,和深圳大学一起,极大地提高了这座城市高教的天际线。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它至少在两方面成为精彩范例:一是高校综合改革的典范。南科大创立之初就被赋予国家高校综合改革试验校的使命,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南科大很好地践行了使命,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为中国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二是中国研究型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南科大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令人惊叹,上世纪 80 年代,国贸大厦的建设向人们展现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今天,南科大则向人们演绎了新时代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深圳速度”。
为这样一所举世瞩目的年轻大学写创校记,为之“立传”,向广大读者深入展现它的创校历程、辉煌成果和可贵经验与启迪,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也是我的荣幸,我也希望借这部书向那些为南科大创建做出贡献的人士致敬。
《南科大创校记》新书首发式现场
第二,教育是我非常熟悉也非常钟爱的领域。
我硕士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的是教育系教育史专业,师从著名教育史专家郭齐家教授。毕业后到深圳特区报社一直从事的是媒体工作,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教育始终是我负责宣传报道的重要领域之一。
南科大从酝酿到筹办,我都是热心的见证者。这次在收集资料时,还找到了不少当年我与南科大有关的资料,比如从学校照片档案中翻出了 2011 年我拜访朱清时校长的照片,在网上搜出了我在创校初期写的一些报道。当时,我被南科大人的创业精神、胆识所感动,曾写出《不妨让南科大成为“教改特区”》等文章,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为教育,为这座城市,为这个时代,做个忠实的记录者,是我这位熟悉教育、对教育有特殊感情的媒体人的责任,也是我的一种优势和特别爱好。我从北师大读书期间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书,到现在为止总共独立或参与写作出版了 10 余本书,其中绝大多数是有关教育的。目前,我手中正在采写的一部纪实作品也是高校题材。
沈清华在现场为读者签售
记者:您采写这部纪实作品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沈清华: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一句话,“南科大创建过程之艰和今天发展成果之好,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是我最深刻的两点真实感受。
创业难,南科大创校尤其艰难。这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是批准筹建难。从南科大筹备办 2007 年上半年正式成立,直到 2010 年 12 月 24 日拿到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的批文,中间过了长达三年半的时间,为何这么久才拿到“准生证”,原因很多,说法也很多样。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的政策环境。1999 年中国高校开始大扩招、大发展之后,引发了一些办学质量问题,因此,2006 年教育部出台高校设置的政策文件,总体基调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圳筹建南科大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非常积极的回应,2007 年筹建报告呈送教育部,2008 年 4 月收到教育部的回复是“不宜设置”。南科大筹建后来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重视,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后的背景下出现的,这份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文件的主基调是改革,改革需要南科大来当探索者,来做冲锋陷阵的尖兵。
第二是改革创新难。南科大诞生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又被国家赋予了综合改革试验校的历史使命,是真正为改革而生。但改革说起来很光荣,做起来太难,它不仅要突破观念上的束缚,还要打破一些长期存在的条条框框,甚至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比如实行理事会制度,去行政化改革,提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实行“ 631 ”招生模式,等等,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勇气、智慧和坚持不懈。朱清时校长很有改革家的魄力,改革风生水起,被媒体和社会推到风口浪尖,但也因此冒了太多风风雨雨,甚至有时候弄得风雨飘摇。当年媒体采访报道他时,多次用“内外交困,心力交瘁”来形容,可见当时是多么不容易。我在采写这部书的过程中,多位创建者是含着泪水讲那些创建故事的。
至于发展成果之好,书里已经有比较充分的展现,这里只说两个数字:截止去年底,学校千余名教师中,有国内外院士 45 名;在泰晤士大学排行榜中,去年南科大的名次国内高校排名第八。
发布会上,作者沈清华与南科大创建亲历者梁北汉、高等教育研究者沈红对谈
记者:南科大创办至今,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是国内快速崛起的一所大学,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或者经验是什么?
沈清华:这背后的因素很多,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我在书中也做了详细分析,这里再从怎么做事的角度来谈点看法。
第一,把自身需求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创办南科大,深圳要急迫解决的需求有两点:培养高水平人才,满足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增加高等教育规模,满足市民子弟求学需要。如果仅仅着眼这两个需求来办南科大,很难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深圳做事向来有大局观,从一开始就站在国家角度思考问题。“钱学森之问”出来后,国家迫切需要推动教育大改革,前面说到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目的就是推进教改。深圳把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视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主动作为,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
后来的事实证明,把自身需求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同频共振,使深圳创办南科大获得了更大支持、更大空间,从而取得了更卓越的成就。
第二,以改革和创新的方式去办南科大。以什么方式做事,直接决定事情能不能做好,甚至是能不能做成。用老一套办法去办,虽然省事省力,但办出来的跟那些传统大学还是一样,啥时候才能成为一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干事创业,成就了今天的南科大,书中这方面例子很多。
第三,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从现代大学的鼻祖德国洪堡大学 1810 年创建以来,现代大学经过 200 余年发展,在办学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规律性的成功经验,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从教授治学到学术自治,从独立 PI 制到“非升即走”的 Tenure Track 制,南科大扎根中国大地,结合中国实际,借鉴这些成熟的做法,让它们在南科大开花结果,这样少走弯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南科大创建者有令人敬佩的精神状态。有人说南科大创办这么成功,是因为深圳有钱,舍得投入。这当然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但钱是用来做事的,做事关键靠人,南科大创建者所具有的敢闯敢试、改革创新、追求卓越、求真务实、坚韧执着的精神,我认为是更重要的因素。
作者沈清华简介:资深媒体人,纪实作家。在深圳特区报社先后荣获全国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舆论监督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教育好新闻特别奖、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深圳市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新闻奖 40 余项,独立或合作出版《商界军校》《南科大创校记》《立业者》《差生转化》《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中国教育史研究(宋元分卷)》等著作 10 余部。
(原标题《《南科大创校记》作者沈清华:南科大演绎了新时代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深圳速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copyright ©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苏州市吴江区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苏ICP备16062570号-1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