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朱清时先生,丙戌(1946)年正月初六生于成都。《中国化学物理杂志》曾编印2015年7-8月号专刊,祝贺朱清时先生从事科研教育工作40年和七十华诞,其中包含23篇学术论文,本文是该专刊的主编前言。
祝贺朱清时先生
从事科研教育工作40年和七十华诞
《中国化学物理杂志(ChineseJournalof Chemical Physics))
2015年7-8月号专刊 主编前言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激光化学、绿色化学、单分子科学专家。朱清时曾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科技史与科技考古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新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1998-2008)、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2009-2014)。
朱先生1946年2月生于成都,1963年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68年底毕业时正值文革动乱,被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工人。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懈怠和怨天尤人,而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坚持学习,1975年元旦后即被调入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终于开始他的专业科研工作。朱先生首先参与利用激光将锂-6同位素从锂原子束中偏折分离,由于贡献突出,1977年成为课题组长,正式负责这个项目,并成功地建立了原子束装置。而激光同位素分离工作在198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重大成果二等奖”。
改革开放后,朱清时被选入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先后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访问,开始从事当时极为关注的激光光谱研究,他们所测得的CaOH光谱被直接用于确定星际空间中存在着这种分子自由基。1982年他按时回到西宁,并建起了激光光谱实验室,并发表了国内第一批激光激发荧光光谱的论文。
1984年朱先生调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通过研究分子高振动态光谱,第一次有了“选键化学”的想法:当分子的全部振动能量都集中在一个化学键上,即所谓的“局域模"振动时,就可能实现对分子的单个键进行化学加工,但这种状态一直没有被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其后几年中,他们系统地研究了多个不同的分子的光谱,冀望能够从高分辨光谱中找到局域模振动。1988年,他到剑桥大学化学系B. A. Thrush实验室作客座访问,那里有一台国际上最好的高分辨傅立叶变换光谱仪,但无人使用。朱先生耐心地在上面反复做了大量的实验,不断想法提高信噪比,终于有一天获得了高质量的锗烷分子(GeH4)第二泛频带振转光谱。令人意外的是,它的光谱结构十分规则,完全不像是一个具有Td对称性的球陀螺分子,而是像一个具有C3v对称性的分子,这恰恰表明分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单个GeH键上,使得其和其它三个GeH键有所不同,这就是科学家们一直想寻找的局域模振动!这第一次在实验上证实了长寿命局域模振动的存在。其后,他和合作者们又利用光谱学方法表明,硅烷等分子的一系列振动态也是局域模振动态。这些工作为朱清时带来了国际声誉,他获得了《光谱化学学报(Spectrochimica ACTA)》杂志所颁发的汤姆逊纪念奖。分子局域模振动理论推动了现代分子光谱学的发展,也为选键化学带来了希望。
1994年,朱先生回到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选键化学实验室,迎来了他科研生涯的另一个转折。他敏锐地认识到,选键化学的实现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虽然光谱学方法帮助找到了局域模振动,但对分子作手术还需要更直接的手段在单分子层次进行。朱先生集合了中科大一批在化学和物理领域十分活跃的青年学者,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决定基于扫描隧道探针技术,开展单分子物理化学研究。他集中了当时能够得到的几乎所有支持,组织搭建了一套高真空、高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并很快在这一国际上最新重大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瞩目的成绩。他们对硅表面上碳60分子取向的研究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他们首次拍摄出了化学键的照片,发表在《自然》杂志。该工作被同时评为由两院院士评选的“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同时,他还大力倡导中国绿色化学研究,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创建的中国科技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出版的专著《生物质洁净能源》、以及“把快速生长的树木和农业废弃的麦秸稻草等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的研究,为中国开发新一代可再生能源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先生一直关注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曾经组织编写了《科学》教材,并在浙江等省被广大中学生使用。1996年8月,朱先生就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两年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在就任中科大校长期间,他一直努力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改革,他主政科大十年期间所倡导的“不扩招”、“不折腾”、“办精品"的理念在全国高校大兴土木、大扩招的环境中显得独树一帜。在卸任中国科大校长后,2009年9月,经猎头公司海选,朱先生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在这块中国高校改革实验田上,他明确地给出了自己的南科大梦想:“去行政化”、教授治校、书院制、改变“唯高考论",并把回答“钱学森之问”、探索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在等待教育部审批招生许可未果的情况下,大胆决定放弃等待,提出“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这标志着在中国建立能够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的研究性大学,回归教育自主办学。随着南科大办学中的跌宕起伏,朱先生也成为备受关注的中国教育改革风云人物。2014年1月,他卸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书记,随后卸任南科大校长职位,平静地回到合肥。作为南科大的创校校长,朱清时被评价为“教育改革路上的独舞者”、“中国高校改革第一人”。作为一位执着教育改革的践行者,他带领南方科技大学艰难前行,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鼓与呼。几年来,他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四十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朱先生提携、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人才和学生,其中包括相当一批目前活跃在国内外物理化学、绿色化学以及交叉科学研究前沿的学者。在本专刊中,收录了一些物理化学相关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谨以此祝贺朱先生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四十年和他的七十华诞,并祝愿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主编:杨学明
2015年8月
说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承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于1988年创刊.2006年起,由中文《化学物理学报》改为具有中文摘要的全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出版。2002年起为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SCIE等出版物收录。自2013年起,由美国物理学会负责本刊的海外出版发行和电子发行。
本期封面(见下图):图中背景是朱清时任校长时建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校门和新教学楼,上面叠印着代表他的两项科研成果的图片,上部是他们首次拍摄出的化学键的照片,下部是他记录的锗烷分子局域模振动的光谱。
本期包含23篇学术论文(摘要随后),其中13篇论文的作者曾是朱清时的研究生,另外10篇论文的作者是他在科研生涯中的合作者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