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达:南怀瑾先生与中国文化复兴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时值南怀瑾先生辞世十二周年,分享几篇文章,以为纪念。这批文章,系2023年11月10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北京主办的“南怀瑾先生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承蒙作者赐稿,在此一并致谢!

 


 

 

南怀瑾先生与中国文化复兴

 马宏达

根据2023年11月10日在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南怀瑾先生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修订补充
 
   据某权威机构近年调查,对当代海内外华人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人物,以及对中国文化当代在海内外与国际传播的贡献上,南怀瑾先生首屈一指。我分析,这个影响力可能源于至少以下几个方面。
 
一、著述内容与形式
 
南老师的著述内容,不仅包罗三教百家,古今中外,而且经史合参,切合实际,处处透出真参实证、身体力行、经世致用,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绝非空谈理论。几乎任何读者,都可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开解困惑,启迪慧思,充实精神,指导人生。而且阅历经验越丰富者,往往越能读出更多更深的心得。
 
其著述表述形式,则实现了四化:现代化,通俗化,普及化,国际化。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禅海蠡测》,文辞典雅,处处典故,学术性极强,但能读懂者甚为稀有。后来他不断改变表述形式,越来越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善用譬喻故事,实现了通俗化,现代化,普及化,国际化,受众自然越来越广泛。
 
他吩咐学生,讲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要使乡下没文化的老太太也听得懂。他讲课的风格也是如此,要尽量使听众能听懂。其实深入浅出并不容易,浅出的前提是深入,吃透了才能举重若轻,表述自在。所以浅出并非浅薄,而是方便接引,钻之弥深。读者随着阅历经验思想智慧的成长,重读他的同一本书,会别有心得,更加深入。
 
所谓国际化,体现在他并不局限于本民族文化,而是着眼于人类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倡导东西方精华文化相融合,人文与科学相辅相成,以补救时代的弊病,消减人类的浩劫。他的著述被亚洲及欧美多国翻译出版,不少国际著名学者前来拜访请教他,并且受益匪浅。
 
二、身教胜言传
 
说到不如做到。南老师弘扬中国文化,不是空谈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在很多人那里,中国文化已经是化石或文物,与考据考古研究有关,与现实世界以及自己的身心修养人生应用关系不大。而他的身心修养,气度精神,为人处事,立功,立德,立言,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修养与精神。接触过他的人,会被他的精神气度与人格魅力所感染感动。没接触过他的人,也可以从他的著述,从他为国家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的卓越贡献,体会到他身体力行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实证者、力行者、体现者。在他身上,中国文化不是化石文物故纸堆的书面研究,而是透着青春鲜活与蓬勃雄厚的生命力,与现实社会、身心修养、人生实践、经世致用融为一体,活学活用,使自己和他人受益无穷的。换言之,他做的是“活学问”,超越古今中外时空界限,自己与他人,现在与未来,人人都用得上,而不是“死学问”。文化复兴,要想充满生命力,当然要靠“活学问”。亲见他如此这般,自然对中国文化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仍旧有着超越时代局限的巨大意义与价值。
 
他弘扬中国文化的时代,正值国人彻底丧失历史文化自信,丧失文化主体性,纷纷唯洋是瞻、唯洋是从的时代。他如同在滔天巨浪与滚滚暗流中逆流而行,其艰难困苦与孤独寂寞,可想而知。然而,经过数十载筚路蓝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持续努力,他已掀起影响朝野各界乃至海内外广大华人重建中国文化自信的大风,其影响外溢至亚洲与欧美多国。逆巨流而上,逆大风而行,影响之巨而深远,扭转大时代之趋势,其成就若此,谈何容易!试问我们谁又做得到?固然,因为中国文化之固有价值,因为中国国力之持续复兴,同时也因为他毕生力行经世致用而非空谈中国文化,身教兼言传才能持续不断发挥影响力。
 
三、纠偏务本切合实际
 
历史文化如同河流,源清流浊、流向变化、断流汇流的现象常会出现,与政治经济、国际局势、世道人心、时代变化相互影响。因此,梳理脉络、纠偏清淤、正本清源、疏导会通、切合实际的工作,就十分重要。南老师对三教百家,对历史与现实问题,都做了大量这样的工作,非常艰辛也非常珍贵,读者因而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引发浓厚兴趣,重建文化自信与精神世界,并自发推荐给亲友。
 
四、回应文化精神与信仰的时代需求
 
   鸦片战争之后的屡战屡败,引发国人普遍失去了历史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进而陷入百年文化断层困境,失去了精神家园,瓦解了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与固有的精神信仰、精神支柱、精神凝聚力,各种精神困境层出不穷,演变为连锁反应至今的各领域种种乱象与怪现象。在这种困境下,国人对本国历史文化领域诸多问题缺乏了解与共识,对外国历史文化与现实的了解也并不深入全面,唯有暂时以独立自主与强国为目标,以政治信仰凝聚国人精神,这是历史形成的因果与必然。
 
政治信仰当然很重要,但终究无法替代人生的全部信仰与精神需求,文化的清理与重建是必须必要的。而且,毕竟科学与哲学至今还回答不了宇宙、生命以及意识等终极问题。而这些终极问题,关乎三观建立,关乎精神寄托,关乎精神信仰,关乎精神支柱。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三观指南、信仰寄托,否则必然陷入茫然、荒芜、迷失、病态,甚至肆无忌惮,被蒙昧欲望所宰制,“民免而无耻”。所以,固有民族文化的精华,必定要善加清理与应用。
 
政治信仰也无法替代人文化成,无法替代品格养成,无法替代伦理道德,无法替代做人做事的价值观与信念,无法替代人生的系统三观培养。而这些都是每个人的人生必需品,也是国家民族的必需品,关乎民族精神养成,关乎国家民族整体品格素质养成,关乎国家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生命力,关乎国运。而这些必需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清理提炼出来,为今所用。
 
南老师的著述与课程,数十年来流传愈来愈广,经久不衰,也是因其一直在为海内外广大华人提供着这样的精神必需品,使无数华人重建文化自信,重树精神信仰,找到精神支柱,重建三观系统,藉以面对人生的重重困惑与挑战。
 
中央现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正当其时,是回应时代与社会需求的里程碑决策,的确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我国背负着重重压力走过了艰辛曲折的一个多世纪,先创造了国力的伟大复兴,进而复兴文化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
 
海纳百川是自然需要的,但是不能失去了本位与主体性。南老师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创办了“东西精华协会”,办学,授课,演讲,著述,出版,办杂志,办出版社,推动东西方精华文化的复兴与融合,为中华民族以及人类的未来发展,做文化的铺垫与引导工作。他是立足于民族文化主体性来海纳百川的,他同时非常重视建设人类文化的未来,其视野、襟怀、愿力之广博包容,民族关切与人类关怀之真诚与深远,其行履、实践之扎实、坚忍、忘我,其内容之包罗万象供世人各取所需,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与实践。
 
有人误以为南怀瑾先生是个宗教界人士,那一定没有读过他的书。他讲三教百家古今中外,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佛家道家。佛道两家是中国文化中的两大系统,讲中国文化必定要涉及。佛道两家对东西方哲学、科学、心理学影响都很大。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甚至西方化学,不少源自中国道家。南怀瑾先生讲的佛家道家,是去宗教化的,是脱下宗教外衣,剖析出其中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的部分,以供科学实证与哲学研究,供人们修身养性、敦品砺行。
 
世上总有些人一边做坏事一边求保佑,他们只是投机分子,并没有真信仰,也没有科学精神与哲学素养,有真信仰者必定有操守有底线。不能因为这些人而否定了佛道两家的固有价值所在,正如不能因为腐败分子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五、由高校教育走向社会教育
 
南老师在台湾多所著名高校任教时,弘扬中国文化的对象有限,局限于高校师生群体。他于1969年创办东西精华协会以后,除了还在高校兼课以外,主要精力时间都放在了社会教育上,面向朝野各界各阶层人群,所以影响力超越高校围墙之外,愈来愈广泛。而且关键是大家普遍受益,感觉自己人生用得上,而非学与用“两张皮”不相干,所以受众越来越广泛。如果人们听了、看了,感觉仅是些书面研究知识,现实人生用不上,甚至研究者授课者也用不到自身修养上、生活工作中,自然影响力有限。
 
六、文学水平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南怀瑾先生的文学修养很好,下笔锦绣,出口成章,脍炙人口,也是其著述与课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条件之一。
 
七、离不开中央的支持
 

邓小平杨尚昆主政时,中央曾敦请南怀瑾先生协调海峡两岸秘使会谈,期间曾委托许鸣真先生向南老师转达中央希望他帮忙祖国的几件事:一是协调海峡两岸秘使会谈,二是帮助内地引进海外投资,三是在内地弘扬中国文化。这几件事,南先生都做到了。此后至今,历届中央,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都支持南先生在内地弘扬中国文化。支持的方式,过去一直以任其自然不干扰为主。这也是南先生在内地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外部条件。

 
   南怀瑾先生为中国文化的兴灭继绝,继往开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启发激励了无数人,重新看待、研究中国文化。
 

百年树人,文化断层百年,重建恐怕至少也要百年。中央号召“第二个结合”,如何落实在方方面面,建设培育充实国人的精神生活、精神信仰、人格道德、价值体系与文化自信,是艰巨的历史课题,需要方方面面人才前赴后继,各尽所能,放下私心,甘于铺路,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