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一位杰出智者的思想光辉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按

本文源自东方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的《万里无云万里天——口述南怀瑾》,转载自温州南怀瑾书院公众号

 

胡德平,1942年11月出生于延安,中共党员,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长子。北京大学历史系党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副主席、党组书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温州南怀瑾书院的几位年轻人找到我,要我为《万里无云万里天——口述南怀瑾》一书写序,踌躇之余,虽感意外,亦更觉任务之重大。是日,端坐案前却久久未能落笔,当年与南怀瑾先生交往、受教的情景,如同一张张泛黄的相片映在眼前。
2005 年 9 月 28 日,我率全国工商联的同事赴上海聆听南怀瑾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先生。随后几年,我又数次到太湖大学堂拜访先生、求教问道。令我仰慕的不仅仅是先生以其 90 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也不仅仅是他的仙风道骨,更让我折服的是先生的博学、睿智,是他洞察一切的敏锐和对未来的战略思考。
先生除了少年时期读过几年私塾,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现代教育,但他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对西方哲学思想、政治制度和世界科学技术的理解,完全达到了出入百家,自由来往的境界。先生讲课,不带只字片纸而口若悬河,古诗文、历史典故等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让人真有天马行空之感!一本不到一万两千字的《论语》,先生“别裁”了五十六万字,其中随口引用的古诗词达四百多首,历史故事、儒释道经典更是难计其数。先生说:“孔子的思想,几千年以来,始终成为国家民族文化的中心,的确是有它千古不灭的价值的。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我认为这就是先生治学、育才、树人的精神指引。
记得有一次先生给我们讲《尚书·大禹谟》,说:“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的中心,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你们讲儒家也好,什么也好,就是这里开始的。所以孔孟思想、老庄思想统统从上古这里开始来的。”这中华十六字“心诀”是比孔孟、老庄还早的上古思想。南先生给予我从未有过的知识。我理解此“心诀”是说:从尧舜到禹的历史时期,社会和人心是动荡的,治国者必须明道守中,执行一条不偏不倚的施政方针。《尚书》虽古,但它的历史断代和今人是一样的。南先生已逝久矣,我此番理解不知确否。
接着先生又讲:“你们现在工商业做得好,很发财,或者官做得很大,但这不是事业,而是职业。中国文化,什么叫作‘事业’?出在《周易 · 系辞》里的一句话,叫作:‘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活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做了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有贡献了。譬如大禹治水,他为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功在万代,这叫事业。真正的事业精神在这里。”
这番话让我想起 1971 年“九一三”事件后,我与父亲的一次交谈,当时我的思想、思维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心中很多疑问。我向父亲请教:怎么理解毛泽东思想和林彪作为毛主席接班人的问题。他平静地回答:当然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了,但是第一位的问题是什么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确立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目标,这一伟大事业应该放在第一位,伟大的事业,离不开思想的武装。毛泽东在 1956 年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中提道:“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父亲说,你们不是都热爱毛主席吗?这都是他老人家最重要的话呀!至于说到接班人的问题,他依然平静地说:这个问题当然也重要,接班人也要服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必然会产生新一代领导人,“革命自有后来人嘛!”可见对于今天一切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政治、文化人士来说,他们的思想源头都有共同性,那就是中华文化。
2005 年,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不久,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中美正在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世界经济亦处在良好的态势中。在上海的四季酒店,南先生说:“现在,美国人已经由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提倡走最新的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这个新自由主义你仔细去研究一下,完全站在自己一个国家的立场,拿经济武器统治全世界,变成帝国主义,变成经济军阀、国际军阀,拿钱来控制全世界的人。这是什么文化?我们要深思!”那个时候听着这话似乎不以为然,而今天回想起来,先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洞察之深刻,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判断之深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现实中难得的思想坐标!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大师远去,大师难觅,但先生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却伴随时光越来越闪烁出当代一位杰出智者的思想光辉。温州南怀瑾人文公益基金会、温州南怀瑾书院和温州晚报社抓住这个契机,追忆、记录我们晚辈与先生交往,受先生教诲的点点滴滴,很有意义。三十多位口述者或是我的师友,或未曾谋面,但他们的叙述,他们的感恩,他们对先生的思念,却如我一般深沉,一样如故,如同苏东坡的千古名句:“坏壁题诗已五年,故人风物两依然”……

 2022 年 8 月 25 日于北京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