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一)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今天耕耘的人,

自己不一定享受他的成果”

侯承业

南老师在他著的《易经杂说》一书中,曾提到:“世界上的人,世界上的事,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种情况,没有一种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他分析说:一种人是知道这个道理后,就领导大家创造这个时代;另一种人是抓住机会,跟着别人变;还有一种人是别人变了,他还不知道,等察觉到时,只会怪别人。

 

个人的事如此,社会的风气如此,国家的命运更是如此。可惜的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他所说的话,他所预测到的结果,他所提出避免这不如意的事发生的方法,往往无法得到当事人的认同。南老师曾说过,大多数的人都只愿意承认事实,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给他的对未来所作的分析与建言,所以他在自己的诗中曾说到过:“聪明绝顶是无能”,也就是说,您把未来的事,一一以历史的事实和前景分析出来,告诉他这是最安全的走法。他可能听了认为不错,可是心中总是认为,我可能与众不同,我可以走我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利的路。所以,您的建言就用不上了,纵然您有多么聪明都没有用。

 

南老师在他的著作《孟子旁通》一书曾提到过:人不论为国、为家、为自己,都是希望自己看到和享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这也是人之常情。对照一下孟子与苏秦两人对魏国君主所提的意见,以及所获的迴然不同的结果,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人总是急功好利的。自古以来,在任何时代,行正道都是非常艰难的。孟子始终想行正道,但他的理想就很难实现。苏秦的主张,只是针对当前的利害而来的。摆在眼前的现实利益,大家都容易看见,人人能取得,如果立刻见效,大家都乐意去做。而孟子所提倡的王道、仁政,是大利,是远利,是百年大计,甚至更远在百年后。今天耕耘的人,自己不一定享受到他的成果,所以他的理念就无法实现了。历史上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他的一个决定就会影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更能影响几千万人或几十亿人的幸福,所以孟子对君主所提的意见,总是要他们能实行王道。

 

南老师指出过: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渐渐地,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就会重视现实。我们感叹别人重视现实,但在基本的生活与生存条件上,老实说,我们又何尝超越现实?何尝不重视现实呢?只是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程度不同而已。可是,却有极少数的人,他们始终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现实生活,而为千秋万代着眼,因此他们也就受到人们特别的崇敬,称他们为“圣人”。

 

南老师认为:我们的历史是建立在文化的根本基础之上的,几千年来一仍不变的重心之所在,就是传统文化中王道的精神,也就是孔孟一系儒家学术思想的道统。而这个道统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先天爱好人道和平,重视接近天则的王道教化,而薄视巧取豪夺的权谋所致。

 

南老师曾为孟子与苏秦作了一个解说:一个人,在现实的人生中,如不为自己一身而谋,舍身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者,他便是圣人,而孟子就是这样的圣人。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只为自己一身的动机而图取功名富贵的谋身者,便是凡夫,苏秦就是一个大谋略家,一个聪明的凡夫,他绝对无法成为一个超凡的圣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