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问,老师对佛学、道教、儒家的思想都融会贯通了,为什么不出来盖一个大庙,自己做教主呢!其实了解老师的人都知道,他的境界已超越了自己设个小圈圈,去发展这个小圈圈的目的了。他已不是为个人做什么,得什么了。希望影响政府的决策者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作出正确的决定。
有些人对老师也常有批评,认为他懂得太多了。他的研究领域不全在佛学,而有道教,又有儒教,所以不是纯真的佛学了。其实,学问就贵在能通,如果只在自己的小圈圈中,日久就会坐井观天而不自觉。有时,学生们会说老师,谁又在批评您了。老师只是笑着回答说:“那很好呀,您们知道,二百年后才会有人纪念我呢!”
其实,在《圣经》上,基督耶稣就说过,大凡伟人除了在他的家乡都是受欢迎的。老师在上课时也说过;“文人千古相轻,官场千古相仇,江湖千古相害,宗教千古相恨。”知道了就没有什么好去计较的了。老师时时提到,学佛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真正的学佛是学习如何做人。接受别人的批评更是应该的事。但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的要一直做下去,错的就要改过来才对。
老师对来访的客人们,均以拱手为礼。常来的学生们只是向老师行了鞠躬礼并说,老师,我来啦。老师虽然学问高深,修行实证,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为人谦虚,从来不接受学生们行叩拜大礼。有一次,内人王富士从美国来看老师,为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特行大礼。老师比她还快,已跪下来回礼了。老师说,下次不可。
其实,礼出于心,而不是形式,所以老师时时以行动来教化他的学生。内地很多人不了解,以为台湾有百分之八十的佛教徒,其实,国人的信仰是综合性的,寺庙不分,也信佛,也信关公,也信妈祖,也信玉皇大帝,也拜土地公。真正学佛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我就常常认真地说,打开美国洛杉矶的华人电话簿看一下,佛教团体只有几个,但基督教的华人教会有二十多页呢!所以佛教的传播,如只注重形式或满足于形式,在未来的发展上是会受影响的。
有几位年长的学生们,觉得自己的修行进度很缓慢,什么也放不下,尤其是感情。老师在上课时就会讲些有关的诗词及典故,好使他们释怀。
有一次,老师说,佛学自然有情,不然为什么要去度众生呢!老师又背出仓央嘉措的诗来,让大家欣赏,我特别记下来,今天也一并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其一:
入定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求情人却自来。
其二: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负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问老师,老师是什么时候念的?他说,十几岁时吧,六十多年了,老师能一一背出,所以学生们喜欢来上课,因为老师的学问是太广、太博了。每天均有新的哲理,新的信息。
老师为“抛砖引玉”的理念,同浙江省共同兴建了“金温铁路”,希望国人体会到利用外资来兴建国内的公共建设,以加速人民生活的提高。他的宏愿和理念得到了国内上下阶层的敬仰。老师的家乡就特别要为老师重整家园,老师除了感谢外,自己寄钱回去盖,但完成后要乡政府将它变成“老幼活动中心”,供乡村的老友们聚会之用。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无私,他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