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忧国忧民千千结
尘土事功放得下
侯承业
南老师一生都是在为社会大众在劳心、劳力,从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这世界上,真正熟读中国文化典籍八千册:《道藏》《大藏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其他书,可能就是南老师了。他一个人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进而变成智慧,所以他有佛陀的慈悲,更有耶稣基督的爱心。他时时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费心费力。他著书立说,教导学生,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如何作人处世,而且能奉献自己所长。在台湾时,他曾演讲中国文化,出版《论语别裁》等数十种讲录及众多中国文化古籍,他又任教于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全力地教导学生。他只是默默地耕耘,这就是他的理念。
南老师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这里所说的放得下,是指您拥有一切时,能了无挂碍地放下,也就是真正的功成身退。他这一生,每次均在最高峰时就放下了一切。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在川、滇边境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经理,并组织自卫团,担任总指挥。一个人独自去说服当地拥有三千多人的土匪,收编为他的地方团队,当时的队伍人数已达三万多人。他在校阅这些部队时,曾作了一首诗:
东风骄日九州忧,
一局残棋尚未收。
云散澜沧江岭上,
有人跃马拭吴钩。
千岩万壑猎天骄,
列队梯山士气豪。
深夜鸣笳亲校阅,
魑魅惊走铩弓刀。
阵云乌合不成军,
草泽流亡习气深。
闲取翼王遗墨读,
剧怜成败论初心。
铜鼓争传年少名,
江山毕竟属书生。
雕鞍归带斜阳影,
偶一扬鞭北斗横。
竖子中原竞姓名,
隆中何处觅先生。
星河刁斗征旗动,
叱吒风云变态横。
挥戈跃马岂为名,
尘土事功误此生。
何似青山供笑傲,
漫将冷眼看纵横。
在他完成自卫队的建立后,他认为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所以他一个人带着两个卫士就离开了总指挥的位子,去成都中央军校担任教职。试想,那个年纪,有那么多的人手,又有那么大的权力,说放下,就放下了。这在我们一般人而言,不要说去做了,就是想都不会想。试想,土匪队伍是我收编的,我不去做我的司令,谁有资格去做呢!南老师讲述他的这首诗时,也一并说出了当年石达开就曾拥兵于此,南老师也背出了石达开的诗,一并写在这儿,供大家欣赏:
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愦愦,
欲凭赤手济元元。
三年揽辔悲羸马,
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亦苦,
东西到处有啼痕。
当时上课时,老师曾开玩笑地说,如果我再住下去做我的总指挥,岂不是同石达开一样了吗!其实他只是在说明“放得下”的困难。您想走,放下,旁边的人一定说,我们还要您的领导。您想一下,也对,少了我怎么能行,所以多少英雄人物就是这样的放不下了。
南老师在成都中央军官学校,担任军官队政治指导员及教授政治学,并在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就在中央军校任教期间,他发现我们是在教育破坏,而不是在教育建设,而且人人都想做领袖。所以他在中央军校任教二年后就辞去教职,随袁焕仙先生在成都成立维摩精舍并为开山首座弟子。他潜心修道参禅,并随袁先生至重庆参访虚云大师,亲聆教诲,又独自在峨眉山中峰的大坪寺闭关三年,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共六千卷佛家经典,以印证个人修持所得。
在这三年出家闭关期间,每天要念二十卷《大藏经》,一天一碗饭菜,过午不食,全年有四个月是结冰期。他放着中央军校的教官不做,放着总指挥不做,要这么辛苦地来念《大藏经》,他修行的目的就是做到事理融合,为社会上的人人事事,做出他的贡献。
南老师除了将儒家思想、道家经典、佛法融合在一起外,更是诗词大师。他忧国忧民的心,可由其诗词中体会出来:
无端忧国又忧天,
灯下摊书独未眠。
一局残棋难落子,
输赢今古总茫然。
他也写过这么一首诗:
忧患千千结,
山河寸寸心。
谋身与谋国,
谁识此时情。
忧患千千结,
慈悲片片云。
空王观自在,
相对不眠人。
南老师常常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是看他做每一件事情的出发点,也就是他的见地,如果是为大家好,历史自会留名,如果只是为个人的目的,那就是过眼烟云, 过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今天中国又处在一个分合的局面之下,如何去合,如何去统一,那就要看海峡两岸领导人的智慧了。以和平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是中国人民的心愿。南老师只希望做主的人,能兼顾到历史的经验,时时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生存发展为着眼点,双方均有诚心与诚意来面对这个问题。
南老师虽然早已放下他自己的一切,但他为提升人们心中的爱心、慈心、悲心与舍心,仍在日复一日地努力。他在一首随笔的诗中写道:
甘苦由来只自知,
天心人事动悲思。
自怜独木支巨厦,
眼底林园是嫩枝。
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民族的生存发展,在默默地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兹以南老师在1978年应高雄佛光山星云法师之请为大殿圆柱题字,选出二首作为结语: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看得破而放不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讲得好而做不来。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此话人人只会说。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奈何个个尽迷途。
我们这些人也要学习看得破,放得下,想得到,做得到,在起心动念中学习养成善念。
copyright ©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苏州市吴江区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苏ICP备16062570号-1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2319号